武夷山游學記

武夷山游學記

5閱讀 2023-07-27 01:57 文化

武夷山的四五月份,也是農(nóng)忙時節(jié),采茶忙,做茶忙,年年如此, 一切有條不紊地進行。

宋代詩人范仲淹就寫詩贊道:“年年春自東南來,建溪先暖水微開。溪邊奇茗冠天下,武夷仙人從古栽?!痹谏弦淮瘟暡杵陂g,就開始對武夷山心馳神往的我們,也終于踏上了這片土地,和武夷山有了一次親密接觸,卻也是實實切切體會到什么叫“心有余而力不足”。

由于氣候原因,2019年剛過立夏,茶季已接近尾聲,較往年提前一段時間。才踏入夏天的武夷山非常舒服 山上巖巖有茶,家家種茶,有那么多山和巖,這個季節(jié)在武夷山,會從心底里羨慕這里的茶農(nóng)山民,閑時看云起,坐下看花落,再來一杯芳香四溢的巖茶, 這樣的樂趣,只有住在這里才能深刻體會。

連夜去了做手工茶的茶廠,很幸運趕上最后一天做茶。我們這群學生,有很多是來自中國臺灣的朋友,此次是第 一次踏上武夷山的土地,更是第一次親眼看到做茶的步驟,對各種工具,各道工序都十分陌生,在做茶師傅的帶領下一參觀學習。

每次都躍躍欲試,結(jié)果卻是可想而知。師傅做任何動作都帶著一種律動的獨特韻味,而我們則是“關公面前耍大刀”,也是勇氣可嘉。例如搖青,無論我們怎么動,反正青是紋絲不動的。然而在師傅手中, 一片樹葉經(jīng)過搖青竟能散發(fā)出不亞于香水的香氣做茶可真是門很深的功夫。

凌晨三點,茶廠仍燈火通明。站在焙茶間門口的陳伯,已經(jīng)開始搖頭晃腦扭動腰胯,哼起了小曲,這份喜悅極富感染力,但也令人疑惑?!瓣惒隳敲锤吲d做什么呀?”“今天可以早點結(jié)束工作了?!薄皫c?”“早上六點大概就焙完了?!?他就能喝酒了!"旁邊的人調(diào)侃著。 陳伯開心得笑著,轉(zhuǎn)身去忙了。陳伯七十多了, 一個茶季他都通宵達旦焙茶。唯一的樂趣就是忙里偷閑酌一口小酒,也就心滿意足,令人敬佩。

焙茶,我們一行人自然是插不上手的。而準備焙茶的炭火,我們也是只能袖手旁觀了。做茶的每一道工序都是一門技術活,門外漢的我們在師傅的解說下也只是一知半解。打焙,燒紅的炭火通過不斷擊打變成小碎塊,燒得更加均勻,焙茶不能用明火,要“文火慢焙”。 打焙好的炭火還要蓋灰,通過蓋灰的薄厚控制溫度?;鸹ㄋ臑R,我們看到了美麗,也看到火光映照下焙茶師傅敲擊炭火所展現(xiàn)的力量之美。

我們都知道,大紅袍是武夷巖茶中的狀元,它生長在武夷山北部的九龍窠中,只有區(qū)區(qū)幾株,極為名貴。

九龍窠是一條清泉滲流的峽谷,大紅袍生長的地方海拔600多米,溪澗飛流,云霧繚繞,這里的土壤是由酸性巖石風化而成,所以很適合茶樹生長。

而采摘大紅袍并不是像其他茶葉那 樣要選用細嫩的芽尖,必須要三四片葉子連同茶梗一起采下。采摘得非常注意,太嫩的茶沒有品質(zhì),太老的茶,太老化掉又影響質(zhì)量。 從采摘開始,接下來的30多個小時的時間里, 制茶師傅必須夜以繼日,連續(xù)操作。這個過程中 并沒有固定的程序可以依照,做茶師傅必須每隔十幾分鐘就要及時翻看,根據(jù)具體情況來決定下一步的操作方法。稍有懈怠疏忽, 一整批茶葉就可能前功盡棄。這樣的勞作,遠遠超出了一般人每天精力和體力的極限。

武夷巖茶制作工序每一道都值得一看,也只有看過了才明白做茶有多難??匆惶熳霾?,我們就累得不行,何況是做一整個茶季。穿越三坑兩澗,才對小氣候有一個大致的了解。武夷山景區(qū)內(nèi)的山場都是優(yōu)良產(chǎn)區(qū),但由于地形、光照、水源、植被等不同因素的作用下, 每個山場產(chǎn)的茶葉制成的茶味道都不相同,再加上茶樹品種的多樣性,武夷巖茶的味道更加豐富多彩,無論是走遍武夷還是喝遍武夷,都稱得上豪言壯志了。

路上遇到一位懂茶的僧人,不厭其煩得跟我們反復解說如何辨別茶葉品種,成為我們此行的特邀教師。葉子圓一點的是肉桂,尖一點的是梅占,水仙的葉子厚一點,要看它們的鋸齒,有的深有的淺,有的疏有的密,有的整齊有的無規(guī)律。其中一位學生信誓旦旦地說我都搞清楚了, 結(jié)果在被提問又錯了,又開始新的一番提問轟炸。師父卻一直很有耐心,說得多了,說話 也帶上了“臺灣腔”,甚是可愛。

在天心禪寺用過齋飯后,我們一行人沿著山路來到了倒水坑。武夷山北的溪澗, 皆自西向東,唯獨這里因地勢原因,溪水由東向西流,溪水倒流故名倒水坑。倒水坑兩側(cè)巨石聳立,中間峽谷順勢種植茶葉,多是 肉桂和水仙。兩側(cè)巖壁上不時冒出幾簇野百合,間雜不知名的野花。我們的課堂就在這條蜿蜒的山路上開講,走走停停,實地講解自然是生動有趣。

順著倒水坑往下走,就走到了流香澗。 “未見其人,先聞其聲”,流香澗也是如此, 還未走近,就聽到流水淙淙。先聲奪人,走近一看正如同聲音一般,沁人心脾。這么好的水,不喝茶也太可惜了。席地而坐,大家紛紛拿出茶席擺上茶器,有心的學員還采 了一束野花布置一番。喝的是剛路過的倒水坑的肉桂,曾老師讓我們仔細感受不同的山場氣息?!袄蠋煟趺磿羞@么好喝的茶?”“你說呢,怎么會這么好喝?”

不知怎么得,大家都笑了起來,泉水叮咚代替了我們的回答。山好,水好,茶好,氣氛到了, 一切都剛剛好。涼風習習, 休整一番后,我們繼續(xù)前行。

途經(jīng)慧苑禪寺,大殿外側(cè)的對聯(lián)概括了我們一下午的行程,"澗繞流香心洗滌, 峰擎玉柱佛莊嚴”。愛茶的人來到茶山自是如魚得水,“一見茶葉誤終身”自是戲言,不過碰上了就喜歡上,喜歡上再也放不下的,大有人在。

原文刊載《普洱》雜志

2020年4月刊

撰稿|余不悅

攝影|李迪

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刪除

上一頁:時間的印記 老茶與中期茶的底色

下一頁:普洱茶投資分析:事實證明“無形的手”根本靠不住

相關閱讀

茶友網(wǎng)
滇ICP備19006320號-4
滇ICP備19006320號-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