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學點茶史,何以言懂茶?

不學點茶史,何以言懂茶?

35閱讀 2023-01-31 06:26 常識

普洱茶“始于商周,產于西漢,傳于三國,商于唐朝,得名明代,盛于清朝,衰于民國,享譽現代?!?/span>

雖然普洱茶可追溯的起源歷史悠久,但是關于普洱茶的史料典籍記載屬于鳳毛麟角,人們從這些珍貴的只言片語里,去追溯、去研究、去感知“一片產自彩云之南,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的神奇樹葉”。

有這樣一篇前文,較為詳細地記敘了普洱茶的起源、產地、采制等,其內容甚至詳細到:1、茶山上有茶王樹,當地土人采摘前會祭祀;2、每個山頭的茶味不一,有等級之分;3、茶葉采摘的時令、鮮葉(芽)稱謂以及制作后的形態(tài)、重量和他們對應的稱謂等等。

《普洱茶記》清·阮福

普洱茶名遍天下,味最釅,京師尤重之。福來滇,稽之《云南通志》,亦未得其詳。但云產攸樂、革登、倚邦、莽枝、蠻專、曼灑六茶山,而倚邦,蠻專者味最勝。

??计斩艦槲髂弦臉O邊地,歷代未經內附。檀萃《滇海虞衡志》云:嘗疑普洱茶不知顯自何時;宋范成大言:南渡后于桂林之靜江以茶易西藩之馬,是謂滇南無茶也;李石《續(xù)博物志》稱:茶出銀生諸山,采無時,雜椒姜烹而飲之。

普洱古屬銀生府,西蕃之用普茶,已自唐時,宋人不知,尤以桂林以茶易馬,宜滇馬之不出也。李石亦南宋人,本朝順治十六年平云南,那酋歸附,旋判伏誅,遍隸元江通判。以所屬普洱等六大茶山,納地設普洱府,并設分防。

思茅同知駐思茅,思茅離府治一百二十里。所謂普洱茶者,非普洱府界內所產,蓋產于府屬之思茅廳界也。廳治有茶山六處,曰倚邦、曰架布、曰嶍崆、曰蠻磚,曰革登,曰易武,與《通志》所載之名互異。

福又揀貢茶案冊,知每年進貢之茶,列于布政司庫銅息項下,動支銀一千兩,由思茅廳領去轉發(fā)采辦,并置辦收茶錫瓶、緞、匣木箱等費。

其茶在思茅本地收取新茶時,須以三四斤鮮茶,方能折成一斤干茶。每年備貢者,五斤重團茶、三斤重團茶、一斤重團茶、四兩重團茶、一兩五錢重團茶,又瓶盛芽茶、蕊茶,匣盛茶膏,共八色,思茅同知領銀承辦。

《思茅志稿》云: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樹,較眾茶樹高大,土人當采茶時,先具酒醴禮祭于此。又云茶產六山,氣味隨土性而異,生于赤土或土中雜石者最佳,消食散寒解毒。于二月間采蕊極細而白,謂之毛尖,以作貢,貢后方許民間販賣。

采而蒸之,揉為團餅;其葉之少放而猶嫩者,名芽茶;采于三四月者,名小滿茶;采于六七月者,名谷花茶;大而圓者,名緊團茶;小而圓者,名女兒茶。

女兒茶為婦女所采,于雨前得之,即四兩重團茶也。其入商販之手,而外細內粗者,名改造茶;將揉時預擇其內勁而不卷者,名金玉天;其固結而不改者,名疙瘩茶,味極厚。

難得種茶之家,芟鋤備至,旁生草木,則味劣難售,或以他物同器,則染其氣而不堪飲矣。


阮福的這篇《普洱茶記》,雖然僅有800余字,但記敘完備,考究求真務實,其內容之豐富程度,以及涵蓋范圍之廣,令人咂舌。時至今日,此文仍然對后人研究普洱茶產生重大意義!

來源:易武同慶號,信息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

上一頁:劉杏益:茯磚茶應更標準化、國際化

下一頁:四川北川苔子茶復合栽培系統(tǒng)入選第三批中國全球重要農業(yè)文化遺產

相關閱讀

茶友網
滇ICP備19006320號-4
滇ICP備19006320號-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