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來說說新手對普洱茶的理解,還記得我接觸的第一位客人,當時是在曾仕強的易經(jīng)學習班的一位同學,當我提出茶為萬病之藥的時候,這位同學選擇了我的茶,當我與他交流的時候,我才明白,他對茶的理解是在科學標準下理解的。在他看來普洱茶是云南茶的一個特色,屬于綠茶,因此存儲普洱茶要像綠茶一樣,放在冰箱存放,這是讓人出乎意料的,或許,這就是真正的新手。
當我試圖跟他溝通,普洱茶與易經(jīng)一樣,具有中國傳統(tǒng)標準的時候,同學只是在表面給予應和,并沒有真正認同這樣的理論?;蛟S,每個人學習易經(jīng)的目的都是不同的,有的是了解,有的是當工具,有的是社交等等,但曾仕強老師給我們上課的目的也很明確,易經(jīng)的最基礎部分,是用來查的。就是我們完成了算卦占卜部分后,就開始查了,它就像一本字典一樣,基礎是用來查的。
是的,一開始學茶的初心,就是找一個可以繼承中國傳統(tǒng)的“實物”,它有實用價值,而不是當,戲子,也就是在臺上以表演的形式給人當耍猴的。事實上,我找到了,茶就是一個可以跟易經(jīng)一樣實用的“實物”,當它以易經(jīng)的標準做出來的成品,就成了陸羽的標準,它可以在常溫下保存,而不是像現(xiàn)代綠茶那樣在常溫下是氧化變質的,這才是真正的保質期。越陳越香,這個功能或者說特點,符合了易經(jīng)的演化規(guī)律,人體的成長規(guī)律,體質的變化規(guī)律,物質的演化規(guī)律。也就是說,它反映了易經(jīng)循環(huán)往復,周而復始,“持久正固”的變化特點,也就是人們向往越變越好的特征。而現(xiàn)代科學體現(xiàn)的是淘汰,迭代,舍棄,冗余,再生利用,這在科學標準的現(xiàn)實里,我們認為這是正常的,與易經(jīng)是一致的。而事實完全是不同的,易經(jīng)描述的是一個以“用的東西越來越少后造出資源越來越多”的模型,而科學是“用的東西越來越少后造成的資源越來越少”的模型,兩者結果完全是不同的。但似乎很少有人認真對待這樣的事實,看到大部分人是在玩圈子,我默默退出了易經(jīng)學習班,專心學習茶葉技術。這是因為,茶為萬病之藥,它不僅僅會讓我身體好起來,而且只要有符合陸羽標準的茶,通過學會辨認技術,就可以讓每個人不再受疾病的困擾。那時候,很多人賺的錢可以輕松逍遙,做自己想做的事。當人們放棄房產,背債以及不受經(jīng)濟困擾的那一刻,人們就會明白,健康才是自己的大事,因為學得再多,如何成功,在健康面前,終究是無情的。
當我找到茶這把鑰匙的時候,我才明白,為什么當年陸羽是茶圣。也明白了他為什么可以通過無接觸辨認水品質的真相,才明白了日本榮西禪師非常認可陸羽寫的,茶,久服,有力,悅志的真相,為什么把茶作為萬病之藥,為末代靈藥的精髓。當我狀態(tài)好的時候,只要您喝一杯水,我就可以察覺您身體哪里不好,這就是喝明白茶以后神奇的地方,所有黃帝內經(jīng)穴位說明的真相,身體循環(huán)的問題,都會一一顯示在身體上,我能感覺到您身體哪里不好。這是因為復旦大學說明了,茶通經(jīng)絡,這證明了所有的食物,藥物都是通經(jīng)絡的,而通經(jīng)絡的方式,會在身體里有反應,通過儀器會有顯示,也就是說,儀器通過人體反應能找到的目標,是人體與食物的交流或者說會以其它方式外露到環(huán)境中才能表現(xiàn)的。因此,為什么可以通過一杯水,就可以知道對方身體大致有哪里不好,只要這些地方好了,身體也就無大礙,這就是我可以精確調節(jié)對方體質的真相,也就是說,陸羽精通了這門無接觸技術,這個技術為他在原始森林里找到可食用茶樹,在江東大疫的時候,他成功避險,給人治病提供了真正的依據(jù),那我究竟要說什么呢?
上面說過,易經(jīng)最基礎的部分是一種工具,本來是用來測算的,因為根據(jù)目前認知來說,易經(jīng)是通過河圖,洛書做出來的模型,可以用來計時。我們用的日晷,便是一種應用之一,通過日晷與二十四節(jié)氣的對應,我們可以在一年這個圓圈內得出一個太極圖。而茶經(jīng),是一本測量人們飲食與藥物安全性的工具,學會了,我們可以辨認藥性,辨認常規(guī)食物的毒性,通過食物的屬性,我們就可以真正調節(jié)體質。而調節(jié)體質可以“教化病毒”,“同化病毒”,這又是為什么呢?因為細胞更新是三個月周期,理論上,我們的身體不借助外力扛得住病毒的狂轟濫炸三個月,那么免疫系統(tǒng)將會產生免疫,從而對病毒有針對的處理,我們的天花疫苗不就是類似這種原理么?青霉素的皮試,不就是在測試抗體么?
因此,如果面對疫情,我們最終靠的不是免疫力,而是靠食物品質提供的營養(yǎng)部分,給身體的免疫系統(tǒng)源源不斷提供“能源”,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身體健康,不是么?而符合陸羽標準的茶,在所有食物,藥物中,起到了一個“尺”的作用,所以陸羽寫了茶經(jīng),日本的榮西禪師領悟了這種技術,為此提出了,茶為萬病之藥,為末代靈藥的經(jīng)典理論。也就是說,新手買茶,首先不是聽故事,不是看資質與證書,認證,主要是看商家有沒有技術承諾安全?;蛘呖雌放?,企業(yè)下的銷售,代理,經(jīng)銷商有沒有技術能力來保證茶葉的安全。如果消費者還是覺得不安全,您可以找一個茶葉技術顧問,保證您的真正安全,也就是通過真正的品質,來保證您的安全。
那么具體的方案怎么保障到消費者呢?首先,茶葉的標準有兩種,一種是陸羽的標準,一種是常伯熊的標準,這兩種標準的結果導致兩種情況。陸羽的標準是萬病之藥的標準,常伯熊代表的是茶藝的標準,并不代表茶葉品質,屬于李時珍的標準,而這也是我們現(xiàn)代科學的標準,也就是慢性中毒的標準。這個標準是無法讓人獲得健康的,而這個標準也是現(xiàn)在所有飲食的科學標準。要證明這個理論,首要條件是,我們要明白“長期慢性中毒的飲食獲得了慢性中毒的體質”理論的統(tǒng)一性。
也就是說,所有人的體質沒有不同,都是一樣的,只不過是中毒深與淺的問題,或者說發(fā)作時間的快與慢的問題。從這個角度出發(fā),我們就知道了,在科學標準下,食物品質差的,中毒快一些,品質好的慢一些。而在身體方面,同一種食物,不同品質,在體驗上一種是不舒服,一種是舒服,至于發(fā)不發(fā)作,全靠個人的新陳代謝解毒能力。比如水有毒,可能出現(xiàn)的問題是喝這樣的水,口腔發(fā)干,好的水潤一些,這樣就對身體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,對么?發(fā)不發(fā)作就看人體是不是靈敏或者身體某些點破不破的問題,對么?因此,我們只要在陸羽的標準與常伯熊的標準,用品質做對比,我們就可以知道誰對我們安全了,不是么?而陸羽的標準是什么?在這里告訴大家的是,新茶生茶不傷胃,綠茶新茶不傷胃,說寒性,久服傷身的這樣的話一旦出現(xiàn),我們就走向了科學標準的飲茶路徑,這樣的茶,無論是發(fā)酵還是不發(fā)酵,它們都是傷身的,因此這樣就可以簡單區(qū)分健康的茶與有害的茶了,您認為對么?
來源:仁易普洱茶,信息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