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熟茶” 誰為它命名?

“熟茶” 誰為它命名?

19閱讀 2023-01-17 03:15 常識

當我們嫻熟的運用著“生茶”“熟茶”這樣的名稱時,我們似乎從未認真地去思考過是誰首先提出了這樣的說法,又是怎樣自然而然的在茶人之間流傳開來?

以“生”與“熟”來命名普洱茶的這兩大主流產品,絕對稱得上是清晰明了,形象生動了,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確實是有助于普洱茶的傳播。

我們都知道,普洱茶分為生茶和熟茶,但鮮為人知的是,熟茶的誕生,不僅為普洱茶增添了一個新品種,同時,不論在普洱茶名稱的復活,還是在普洱茶推廣、品飲等方面都立下汗馬功勞。

1976年12月,在熟茶生產了一年后,省茶葉進出口公司根據全省茶葉的生產、銷售情況,在昆明召開全省普洱茶生產會議,通報了“廣交會”發(fā)酵茶銷售情況和需求量,明確提出云南的茶廠加大發(fā)酵茶的生產。同時,為外銷方便,也為與其他茶區(qū)分,正式決定將用曬青毛茶經渥堆發(fā)酵的茶稱之為“普洱茶”。

普洱茶,在清中期后,因成為朝廷貢茶而出名,但隨中國茶葉六大茶類的形成(綠茶、紅茶、白茶、黃茶、黑茶、鐵觀音),普洱茶被列入綠茶的分支青茶之中,自民國后便不見了稱謂,餅茶被稱之為“圓茶”,蘑菇型和窩頭型的茶被稱之為“沱茶”,磚型的邊銷茶被稱之為“磚茶”。

隨時光的流逝,“普洱茶”這個茶品和稱謂漸漸被人淡忘。1976年12月省茶葉進出口公司的普洱茶會議,對云南茶葉、尤其是普洱茶的發(fā)展,是一次極其重要的會議,也是一次充滿了智慧的會議,對普洱茶的重生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。

“普洱茶”,這個曾經的云南品牌茶葉已經沉寂百年,要將用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,經渥堆發(fā)酵后產生的新茶取名,何不用曾經輝煌而已被淡忘已久的“普洱茶”來命名?沒準還能重振普洱茶的雄風。

于是,“普洱茶”一詞再次在云南的大地回響,并且在不久的將來,在中國,乃至世界而知名。隨時光的流逝,時至今日,那次會議的詳情,如:何人提出用“普洱茶”來命名新產品,何人提出用“嘜號”來管理普洱茶,何人提出加大普洱茶的生產,都不得而知,實為憾事。

但不管怎樣,普洱茶在1976年底復活了,并從此一發(fā)不可收。在 1979 年的農業(yè)部頒布的普洱茶標準中,開宗明義將“普洱茶”定義為:以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,經渥堆發(fā)酵后制成的茶葉。換句話說,“普洱茶”就是現(xiàn)在所說的熟茶。在相當長的時間內,“普洱茶”就等同于現(xiàn)在我們所講的“熟茶”。乃至于現(xiàn)今在相當的茶人中仍然把普洱茶等同于熟茶。

今天,大家都普遍認同:普洱茶分為“生茶”和“熟茶”。筆者曾經問過許多老茶人,為什么把新生產出的、用大葉種曬青毛茶經渥堆發(fā)酵出的普洱茶叫“熟茶”?而把用大葉種曬青毛茶直接做出的普洱茶叫“生茶”?是誰取的?什么時候取的?除了一個明確的事實,即 2000 年以后“生”“熟”茶才在市場上逐漸傳開來外,其他的沒有答案,或者說筆者在目前沒有聽到確切的答案。

筆者只能結合聽到的只言片語,發(fā)揮合理想象了。感謝那群已無從考證的茶人,給這種新的普洱茶取了個小名:“熟茶”;同樣,感謝那群已無從考證的茶人,給傳統(tǒng)的普洱茶取了個小名:“生茶”;感謝廣大的茶人,口口相傳這兩個親切的小名。就像中國人,有一個正式的名字,但也有一個家里人取的昵稱,而這個昵稱與正式的名字中的“字”多半沒有關系。

普洱茶就是這樣,雖然一個被權威機構定義為黑茶,另一個被定義為綠茶,大家都稱之為普洱茶(2004 年普洱茶被權威部門重新定義,用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壓制的緊壓茶,以及用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,經渥堆發(fā)酵后生產的茶葉)。

但在市場上,在茶客的交流中,仍頑強地稱呼著這兩個小名,直到今天深入人心。遙想當年,也許是先把未發(fā)酵的大葉種曬青茶叫“生茶”,而新的、從“生”生出的茶自然也就有了和“生”相對應的詞——“熟”,“熟茶”應運而生。也許是正好相反,先取了“熟茶”這個小名,又把未發(fā)酵的普洱茶取了個和“熟”相對應的小名:“生茶”,真是一生二啊。

不管是先有“生”還是先有“熟”,反正普洱茶中有兩兄妹是為大家所接受的事實?!吧琛薄笆觳琛边@兩個小名,得到市場認可,得到廣大茶客認可,也就是這個認可,成就了普洱茶的哲學和美學意義。宛如大家熟悉的“太極圖”,一陰一陽,一黑一白,陰中有陽,陽中有陰,互相交融。

生茶釅,苦澀味重,剛烈、霸氣,充滿陽剛之氣,但茶性偏寒,適合體熱的人喝;熟茶味柔和,無苦澀味,滑順滋潤,甜香,但茶性偏熱,適合體寒的人喝。你看,一陽一陰,陽中有陰,陰中有陽,一個金黃透亮,閃閃發(fā)光,像金色的陽光,充滿陽剛之氣;一個深紅艷麗,透過光線方可見其深邃靚麗,宛如一位有內涵和氣質的佳麗,充滿陰柔之美。

一“生”一“熟”,和中國哲學的世界由一陰一陽組成的理論暗合。世間茶品,唯有普洱茶,雖然都叫普洱茶,卻是兩個絕然不同、但又相互對應的茶品,唯此,才更彰顯其哲學含義和審美價值。還有一個有趣的現(xiàn)象,大凡有實力的普洱茶生產廠家,無一例外地都是兩種茶品都生產,仿佛在生產上都要達到一種平衡。這,又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暗合。

原文刊載《普洱》雜志

作者丨程昕

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

上一頁:瀘溪縣舉行茶葉產業(yè)發(fā)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揭牌儀式

下一頁:吉普號“蛇龍之變”生肖紀念小龍珠

相關閱讀

茶友網
滇ICP備19006320號-4
滇ICP備19006320號-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