杯小茶曾和幾個好友一起喝茶聊天,泡了一壺高山烏龍茶,香氣高揚,口感鮮爽,久泡都不苦澀。
有個朋友說:這茶不苦,又香又滑,好喝!
另一個朋友卻說:沒有茶味啊,不苦不澀還能叫茶嗎?
細想一下,好像是有很多這樣的說法,比如茶的苦盡甘來,先苦后甜。還有說茶要苦澀,才能生津止渴,清熱解毒。真相如何呢?
01茶為什么會苦澀?
其實,茶中有各種各樣的成分,有苦的、澀的、香的、甜的、鮮的等等,不是單單只喝一個味道,而是喝他們的組合。
種茶人和制茶師傅,千百年來磨練技藝,其實都是在味道上下功夫,讓這些味道以一個合適的比例呈現(xiàn)在我們的嘴巴里。
讓愉悅的味道多一些(更甜、更香),讓不好的味道少一些(少苦,少澀)。
不過苦澀味是茶中一定會有的,因為我們需要的最主體物質(zhì)茶多酚,就是澀味的,它占到了茶葉內(nèi)含物的30%。此外還有苦味的咖啡堿、茶葉堿、花青素、茶皂素......
所以“不苦不澀不是茶”,這句話是有道理的,苦澀味往往還伴隨著茶湯的濃郁醇厚,如果沒有這些成分,茶就會十分寡淡。
02為何這么多人愛喝茶?
就和做菜一樣,好的用料往往是一個配方,不同味道之間以黃金比例搭配,就能融合成特別棒的口感。
茶也是,其中鮮甜味的氨基酸能夠讓茶的苦澀味降低,還有其它多種味道的物質(zhì)和苦味相互融合,會讓茶有鮮爽甘甜的口感。
品茶小貼士
在茶葉科學研究中,評判一個茶的質(zhì)量,常用的一個指標叫“酚氨比”,也就是茶多酚和氨基酸的比例。數(shù)值在某個范圍內(nèi)是正常,如果超過則說明苦澀過多,如果低于則可能滋味淡薄。
所以好茶并不是毫無苦味,而是其它的鮮甜味道讓苦澀沒那么明顯了,而且苦澀伴隨的茶湯醇厚感、濃郁感還在。
同時苦澀的刺激之下,口腔的唾液腺會分泌唾液,帶來甜感,這就是生津回甘。
一句話:
苦澀味必不可少,但好茶往往將它隱藏得很好,給我們帶來更加豐富的味覺體驗。
也許這就是年輕人較少喝茶的原因吧,第一次喝茶,或者喝一口飲茶多年的父母喝的那壺茶,總覺得很苦澀。
直到多年之后,才發(fā)現(xiàn)茶有這么多的講究,原先覺得“茶就是苦的”,慢慢轉(zhuǎn)變成“茶可以很甜”。
03苦味的規(guī)律
茶中的各種味道,會因為茶樹的生長環(huán)境而發(fā)生變化。一般氣溫較低,光照較弱的時候,茶的苦澀物質(zhì)少,鮮甜物質(zhì)多。
相反氣溫較高,光照強的時候,苦澀物質(zhì)會變多。這就解釋了,為什么更多人愛喝春茶,因為在春季,茶葉香氣高,更甘甜爽口,苦澀度低。
高山的環(huán)境也是,多云霧,讓陽光更柔和。氣溫比山下低,而且溫差大,積累了更多的鮮甜物質(zhì),苦澀感也就少了。
先前杯小茶泡給朋友們喝的高山烏龍,正因如此,顯得茶湯飽滿,卻很少苦澀,又香又甜,符合“高山云霧出好茶”的規(guī)律。
04正常的茶味
需要強調(diào)的是,茶的苦澀味我們也要學會分辨好壞。
一個原則,茶可以苦,但不可一直停留在口腔化不開,要在很短的時間內(nèi)轉(zhuǎn)變成甘甜,這個時間越短越好。
有的茶因為品種特性,本身就比較苦,比如普洱生茶、客家炒綠等等,但品質(zhì)較高的也都是入口苦澀刺激,隨后源源不斷生津回甘。
如果苦澀度高,又喝不出甜味和香味,口腔和喉嚨發(fā)緊,久久不散,那就說明茶的質(zhì)量一般了。
杯小茶說
有人常說,茶要有茶味,這苦澀味就是茶味最主體的味道。好茶很多都是把苦澀味隱藏的很好,又默默地發(fā)揮著它的作用。就像武功高強的人往往內(nèi)力深厚,這樣形容也許最為恰當吧。
來源:茶的故事,信息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(quán)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