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把壺,它的嘴、把和壺體的裝配形式,基本上有相貫線和過渡線兩種處理方法,紫砂工藝中把這兩種處理方法稱為“明接”和“暗接”。那么,什么是“明接”,什么是“暗接”呢?兩者各自適用于哪里?“明接”好?還是“暗接”好?
一般來說,明暗都是處于對立面的。但是在紫砂壺中,明與暗只是兩種不同的做工手法,并無明顯的對立屬性。而且兩者區(qū)別很大,外行也能能輕松分辨。明接,指兩個部位的連接處,比如壺嘴與壺身,壺身與壺把,在連接的地方,有很明顯的界限,用紫砂壺的專業(yè)術語說,就是流、把和壺體的銜接,以相貫線處理,稱為“明接”。
暗接,就是看不出很明顯的連接處,兩個部分之間,用過渡線處理,銜接自然,渾然一體。又叫“暗接法”,用工藝術語來說,就是“若自然生成”。
在外觀上,暗接胥出自然,與壺渾若一體,在工藝上,暗接更能顯示出制壺人的手藝精湛。但是,正因為精湛,也說明暗接要比明接難以成就,并且,在某些造型(如:三彎嘴)的打造上,明接做法能讓壺更顯挺拔秀氣。
明接更容易成型,正如上面所說,明接有專屬于它自己的舞臺,它所凸顯的剛勁,是暗接所不能及的。譬如菱角明顯的方壺,明接能讓方壺更突顯造型,干凈利落,亭亭玉立。而且,明接工藝,顯出一種飄逸灑脫,傲氣不羈的氣勢是暗接無法達到的。
流、把和壺體的銜接,以相貫線處理,如“漢方壺”,采用相貫線結(jié)構(gòu)形式明接,流、把部分外形明確,線條干凈利落,增強了方壺造型的鮮明特點。
流、把和壺體的銜接,以過渡線處理,采用暗接法(過渡線結(jié)構(gòu)形式)使嘴、把與主體銜接過渡自然,造成整體感強,如仿古壺的嘴、把是以暗接法處理,壺把和嘴部是壺體肩線的延伸,銜接自然,造型渾然一體。
沒有最適合,只有更適合。是用明接,還是暗接,都要求創(chuàng)作者結(jié)合壺型的整體效果,暗接雖技高一籌,若搭配不當也是弄巧成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