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茶之人都會選上一把自己喜歡的紫砂壺來泡茶。對于紫砂了解甚少的壺友來說,選購壺時經(jīng)常會聽及一些荒誕的選壺經(jīng)驗之說。小編今日就要帶大家來盤點一下那些年,我們被忽悠過的不靠譜選壺經(jīng)驗。
誤區(qū)一:三點必須一線
一些新手壺友對壺的三點一線非常在意,有的可以說是到了苛刻的地步,純手工做的壺不可能像自動化機器那樣精確,手工制作的壺不會絕對的筆直,完全是靠做壺藝人目測盡量筆直。如果用尺子等專業(yè)測量工具測量是否三點一線,是不合理的。有些壺友卻以此為標準,嚴格要求用直尺測量,這太過于鉆牛角尖,恐怕做壺師傅都要氣得吐血。
誤區(qū)二:出水順暢不流涎
許多壺友倒茶時不允許有一丁點茶水順著壺嘴往下流。事實上很多紫砂壺都做不到這一點,稍有流涎的不等于就是劣壺。這跟個人使用習(xí)慣還與壺型、壺嘴的形狀、長度、開孔、安裝的位置等密切相關(guān)。流涎嚴重是不允許的,但是過于偏激就有點鉆牛角尖了,很多壺因為整壺的造型而決定了壺嘴不可能做到毫不流涎(比如石瓢、水平)。
誤區(qū)三:淋水快干泥料好
有些壺友認為:將壺里的冷水倒掉,蓋上蓋子陰干。若干分鐘之內(nèi)陰干,則透氣性良好,陰干時間越久越差。其實影響透氣性的因素很多,與泥性,練泥方式、明針工夫等都有關(guān)。許多人認為淋水上壺,干得快的就是好料。這和泥質(zhì)的粗細也有關(guān)系,好料經(jīng)茶水潤養(yǎng),經(jīng)久玉潤,玩壺久的朋友們應(yīng)該會明白!養(yǎng)壺來說,淋壺是有道理的,可以防止壺蓋和壺身的色差,掩蓋一些跳砂和明針的小缺點。
誤區(qū)四:聽音識壺
以前一些經(jīng)驗非常豐富的老師傅能通過敲擊后的聲音來辨別是否有暗裂。但是能做到的人幾乎很少,當你能通過敲擊而聽出壺是否有暗裂時,表明已經(jīng)裂得很厲害了;這些“招數(shù)”一般是用在比較結(jié)實的大件,如花盆、水缸等,敲擊茶壺對壺本身的傷害很大,不同的泥料的紫砂壺聲音敲擊是不一樣的,一把新壺泡茶之前與泡過一次茶之后聲音也是不一樣的。
誤區(qū)五:紋絲合縫是高手
有些朋友相當在意子口與紫砂壺口的間隙,選紫砂壺的時候總要左右晃一下壺蓋,要是晃動的距離大一丁點馬上否定這把壺的價值,實際是,即使你的生胚做得如何完美,壺出窯了,未必是紋絲不動的效果。子口與壺口要是一點間隙都沒有,只要有一丁點的茶葉擋在壺口,壺蓋就合不上了,要取下蓋子也是不容易的。輕微晃蕩不是質(zhì)量問題,更不能簡單說成是做壺水平和能力問題,否則對藝人們的辛勤付出不公平。這與壺型有關(guān),比如壽珍掇球,由于壺頸較長,倒茶的時候蓋子都很難掉。
?
誤區(qū)六:大師做的就是好壺
我們總在講名家名品,對于大多數(shù)選擇茶壺作為日用必需品的朋友們來說,更想要的是一把性價比高的紫砂壺。有能力的玩家可以根據(jù)自己的品位需求去選擇名家名品,而暫時沒有辨別能力的新手,自然是選擇有品牌信譽的壺比較好。新手壺友,不妨把精力放在認識泥料以及整體欣賞水平上,當水平上到一定高度之后,就不會過于計較細枝末節(jié)的東西,數(shù)十萬的大師級精品壺尚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,何況是區(qū)區(qū)數(shù)百元的實用壺呢。
紫砂是有靈氣的,對待紫砂壺,要有一顆寬容的心,手工畢竟不是機器,無法達到十全十美。就像談戀愛一樣,每個小伙子都想娶到公主,每個女孩子都想嫁給王子,但是實際上人無完人,去接受那些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