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很多壺友在選購紫砂壺的時候,經(jīng)常會問我,半手工紫砂壺的泥料是不是比全手工的泥料都要來的差些呢。壺友提出這樣的問題不無道理,結(jié)合我以前說過的,泥料的品質(zhì)和和做工、工藝相輔相成的。好的做工和工藝同時搭配好的原礦泥料,這樣才能在總體上體現(xiàn)出一把壺較高的品質(zhì)。理論上說如果一把品質(zhì)較好的全手工成型的紫砂壺,用料通常都不會太差,因為沒有哪個藝人會因為一點泥料而拖累了整個壺的品質(zhì),沒人會在爛泥上去花大功夫做出一把精美的壺。
? ? ?那么回到我們現(xiàn)實中,這樣的理論是不是絕對成立呢,事實上這個理論不是絕對成立的,它要在一定的前提下。因為存在著一個錯位競爭,怎么來理解這句話呢。這里我給大家做進一步的解釋:比如說我手頭的好幾種泥料會和其他家的不同,而每個藝人的價值觀不同,至于拿什么價位什么品質(zhì)的泥料去做壺完全取決于本人??赡芪易霭胧止氐哪嗔铣杀径际怯玫?000一捆的,我也可能拿同樣的這個泥料來做些全手工的壺,又或者我做全手工的會拿2000一捆的泥料。其他家有的或許是拿500一捆的泥料做半手工壺或者全手工壺,甚至還有的人可能拿2000一捆的做半手工壺,這個是沒有定數(shù)的。我前面說的一定的前提應(yīng)該是同一個人做的全手工和半手工兩者的泥料來進行對比,這其中全手工成型的紫砂壺泥料用的起碼不比半手工的泥料差,如果是我來選擇,那么我全手工成型的壺盡量會用更好些的泥料來搭配。
所以說半手工紫砂壺的泥料一定比全手工的差,這個結(jié)論是比較片面的。不能把成型工藝作為絕對的來考量紫砂壺泥料的標準,另外也要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去進行對比。而目前市場上有些做工精良的半手工壺,也是在用一些好的泥料來搭配的。
而目前市場上很多低價的壺,它們選用的泥料絕大多數(shù)都不會太好,其中很多都是不是原礦的紫砂。其實也很好理解,主要是這幾個因素導(dǎo)致的:
產(chǎn)品自身的市場定位
有些壺的市場定位就是靠跑量低價競爭的銷售模式,用量來實現(xiàn)利潤最大化,那么這類壺毒對成本的控制是相當嚴格的。因為它的售價就幾十塊而已,而且泥料的消耗量非常大,一個月的泥料用量要達到幾百到上千捆。如果一捆泥料成本增加一百塊,一個月的總成本增加都是一個不小的數(shù)字。你想象下,在這樣的情況下能用多好的泥料去生產(chǎn)這些壺,能用得起好的泥料嗎?而半手工和全手工工藝的壺,每個月的產(chǎn)量就那么多,而且售價相對那些量產(chǎn)壺要高出很多,一個月泥料的消耗量最多也就一兩捆,而做精品壺的一捆泥料通常都能用兩三個月或者更久。在這種情況下,我盡可能用好的泥料去做壺,一捆泥料成本如果增加三五百的哪怕是一千,我一個月的成本增加也就這么多,分攤到買個壺的成本里面就更低了,我完全能承受得起。
成型工藝
市場上的絕大多數(shù)的低價量產(chǎn)壺,首先他們的工藝都不是手工工藝完成的。比如像灌漿壺和手拉胚,你原礦的好泥料拿過去是沒辦法完成制作的。像灌漿壺的話,由于原礦紫砂泥料里面的顆粒較大,根本不適合生產(chǎn),只能用及細膩的泥漿加玻璃水來生產(chǎn)。而手拉胚也是差不多的情況,手拉工藝它需要材質(zhì)具有較好的流動性和延展性。而原礦的紫砂泥料緊巴巴的,幾乎沒什么流動性,你是沒辦法用它來手拉的,需要在泥料中加入玻璃水和其他原料改善泥料的流動性后,才可以手拉。而這種方法的泥料成本就比較高了,而手拉胚的低價銷售定位顯然難以支撐這樣的泥料成本開支,所以現(xiàn)實中也是行不通的。從而用價格便宜的陶土加玻璃水這些進去后進行手拉。
? ? ?所以看完今天的文章,我們應(yīng)該大概能弄清楚了,紫砂壺的泥料品質(zhì)方面,半手工和全手工相對于那些低價跑量的壺可靠性要高不少。這也符合一分錢一分貨這個最簡單的道理,貴的不一定都是高品質(zhì)的,但是低價的肯定不會是高品質(zhì)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