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嘉慶年間,某道臺巡視保靖六都,路經(jīng)兩岔河,品嘗當(dāng)?shù)夭枞~后,頗為贊賞,于是賞黃金一兩,列為貢品。
原來,一兩黃金一兩茶,這不是個傳說。
茶葉,作為有市無價的養(yǎng)生佳品,人們對它的價格爭論已久。著名作家林青玄偶然喝到港口工人喝的粗茶,覺得異常甘美,就寫文章大大稱贊了一番。三四年后,林清玄舊地重游,特意去尋當(dāng)年那種粗茶,卻被告知,它的身價已經(jīng)從二十塊漲到一百二了。
林清玄問,怎么會這樣貴?
店家說,你都不知道,自從有一位作家叫林清玄的,喝了港口茶感覺很好,就一直寫文章稱贊它,現(xiàn)在都不夠賣,價錢還一直在漲!比較好的一兩二百,比較差的一兩一百。
林清玄暗暗叫苦:我就是那個林清玄,可不可以算便宜一點(diǎn)?
“原來是您啊,給您算六十一斤好了。”
林清玄由此頓悟:茶本身是沒有高低價值的,你認(rèn)為好喝,就是最有價值的茶;你認(rèn)為不好喝的茶,即使價錢非常地昂貴,對你而言也是沒有價值的。
我對茶葉的頓悟,卻不是在茶行,也不是在茶杯,而是在茶園里。
我問一個在烈日下彎腰的采茶人:要采多少個芽頭才能炒一斤好茶?
采茶人說,五斤鮮茶能炒出一斤干茶,一斤鮮茶大約有六千三百多個芽頭,你自己算算吧。
“難怪茶葉那么貴?!蔽?guī)缀趺摽诙觥?/p>
采茶人站起來,沖我呵呵笑著,說:“好茶稀貴,是由茶葉本身決定的,而與我的勞動無關(guān),假使我同樣費(fèi)力地采一堆樹葉,難道你也買嗎?”
我對采茶人由同情,變得肅然起敬了。
先有好茶,然后有好茶緣,至于其中的辛苦,采茶人視為本分。
我想,做茶如此,做人也是如此。謙卑地做一個好人,不抱怨,不矯情,不分辯,埋頭做好自己,成為一個于人有益的人,才有資格談自己的價值。
古人云:“得黃金百,不如得季布一諾?!倍槐貌?,對它的有緣人來說,也是可遇而不可求吧。
你面前的每一杯茶,都經(jīng)歷了百轉(zhuǎn)千回,卻用它自身的香氣,與你默然相對。
注:內(nèi)容來源茶資訊,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(quán)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