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發(fā)展
蒙頂甘露屬歷史名茶。相傳蒙山種茶始于西漢末年,時名山人吳理真親手種七株茶于上清峰,"靈茗之種,植于五峰之中,高不盈尺,不生不滅,迥異尋常",當(dāng)時被人們稱為仙茶,吳理真也在宋代被封為甘露普慧妙濟大師。這是我國人工種茶最早的文字記載。唐代《國史補》中將蒙頂茶列為黃茶之首。唐朝詩人亦寫了很多贊美蒙頂茶的詩篇。五代毛文錫《茶譜》記載:"蒙山有五峰,環(huán)狀如指掌曰上清,曰玉女,曰井泉,曰菱角,曰甘露,仙茶植于中心蟠根石上,每歲采仙茶七株為正貢"。蒙頂茶作為貢茶,一直延續(xù)到清朝,達千年之久。
新中國成立后,蒙頂名茶得到應(yīng)有的恢復(fù)和發(fā)展,蒙山茶場運用現(xiàn)代制茶技藝,按照古傳貢茶的特點,恢復(fù)石花、黃芽、甘露、萬春銀葉、玉葉長春等名茶生產(chǎn)。1959年,蒙頂甘露被評為全國名茶。蒙頂名茶多次被評為國家、省優(yōu)、部優(yōu)產(chǎn)品,已成為國家級禮茶。蒙頂茶以其獨特的品質(zhì),精湛的制藝,娟秀的外形,悠久的歷史,燦爛的茶文化而蜚聲中外,載譽史冊。
歷史傳說
傳說之一
據(jù)說很早以前,有位老和尚身患重病,服藥無效,忽有一老翁來訪,謂“春分時節(jié)采得蒙山玉葉,用山泉煎服,可治宿疾”。老和尚信其言,如法采制仙茶,服后果然病情漸愈,久服更覺神清體健,精力更旺,于是就在蒙山頂上筑起石屋,找了一位老漢專門培育和采制茶葉。老漢早年亡妻,只有一個女兒,兩人相依為命,因女兒出落得和“玉葉”那樣受人喜愛,因而取名玉葉。
玉葉長得秀眉大眼,聰明伶俐,年方十六,尚末許親。一天老漢要玉葉下山購物,不料在半山腰碰到幾個惡少,攔住去路,百般調(diào)戲污辱,玉葉急中生智,放開嗓子大喊救命。悲凄的喊聲驚動了正在砍柴的青年王虎。王虎長得虎背熊腰,憨厚老實。聽到喊救聲,急忙奔去,但見惡少在光天化日之下調(diào)戲一個少女,氣憤極了,順手拾起一棍木棍,大喝一聲,直沖過去,那些紈绔子弟哪是王虎的對手,有的被打得抱頭討?zhàn)?,有的邊罵邊溜,玉葉得救了。她看了看虎子說:“感謝壯士救命之恩!”說罷跪在地上連連叩了三個響頭。這可把虎子急壞了,忙扶起姑娘說:“這是我應(yīng)該做的,快別這樣。時間不早,姑娘快趕路去吧!”玉葉再次道謝拜別了虎子,轉(zhuǎn)身向山上走去,走不多遠又依依不舍地回過頭來看看虎子,誰知虎子也正在望著她,四目相視,情意綿綿,自此虎子忘不了姑娘,老在山間徘徊。玉葉也喜歡有事沒事去山上走走,希望能再次遇到這位青年。當(dāng)她探聽到這位青年是住在山腳下的孝子時,思念之情更加殷切。再說王虎家貧如洗,靠砍柴為生,家有老母,雙眼紅腫,視力很差,連做些針線活也不能夠,全靠兒子養(yǎng)活她。王虎不僅對娘孝順,對鄰里溫和,就是對一般小動物也很愛護,所以人們都稱他為孝子。
一天,王虎聽說蒙山頂上的“玉葉”可治眼疾,就決心上山采集。蒙山有五峰,他翻過一個山峰又一個山峰,累了就在大樹下躺一下,渴了就喝點山泉水。一天他正在泉邊喝水,想想走了那么多路還找不到,“玉葉”究竟長在哪里,心甚煩惱,忽聽一陣悠揚的歌聲由遠而近傳來,覺得奇怪,就爬到樹上向四面瞭望,只見一個少女正唱著歌向這邊走來,看樣子似乎面熟。再一看,好像是過去搭救的那位姑娘,于是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:“喂,您是住在山里的人嗎?”姑娘聽到有人問話,就朝這邊跑來。姑娘越跑越近,虎子也就越看越清楚,果真是她!他迅速地從樹上跳下來,姑娘一見喜出望外,大叫:“是您呀!太好了!上次您救了我,還沒有請教您尊姓大名哩?”接著又問虎子家住哪里,家里還有什么人,為什么到山頂來等等。虎子如實相告,姑娘聽了哈哈大笑,“您算找對羅!我叫玉葉姑娘,玉葉就是我管的,我還會看病哩。您回去吧,過幾天我親自來給您老母看病?!被⒆痈屑さ鼗氐搅思?。
不幾日,玉葉果然帶了包珍藏的“玉葉仙茶”來到了虎子家,看了大媽的眼睛,用茶湯洗了洗,并囑大媽天天煎服,服后茶渣搗爛敷于眼皮上。說奇也奇,不到十日,虎子媽的眼睛紅腫消了,視力也增強了。大媽很感激玉葉,同時也非常喜歡玉葉。不久玉葉和虎子有情人終成眷屬。玉葉為了給更多的人治病,就在山腳下擺了個攤子,同時采集些茶籽播于周圍,擴大仙茶的種植面積。從此仙茶能治眼疾,能提神健身,有返老還童功效的消息不脛而走,遠近聞名,人們稱它為“圣揚花”、“吉祥蕊”。
傳說之二
相傳,很久以前,青衣江有魚仙,因厭倦水底的枯燥生活,遂變化成一個美麗的村姑來到蒙山,碰見一個名叫吳理真的青年,兩人一見鐘情。魚仙掏出幾顆茶籽,贈送給吳理真,訂了終身,相約在來年茶籽發(fā)芽時,魚仙就前來和理真成親。魚仙走后,吳理真就將茶籽種在蒙山頂上。第二年春天,茶籽發(fā)芽了,魚仙出現(xiàn)了,兩人成親之后,相親相愛,共同勞作,培育茶苗。魚仙解下肩上的白色披紗拋向空中,頓時白霧彌漫,籠罩了蒙山頂,滋潤著茶苗,茶樹越長越旺。魚仙生下一兒一女,每年采茶制茶,生活很美滿。
但好景不長,魚仙偷離水晶宮,私與凡人婚配的事,被河神發(fā)現(xiàn)了。河神下令魚仙立即回宮。魚仙無奈,只得忍痛離去。臨走前,囑咐兒女要幫父親培植好滿山茶樹,并把那塊能變云化霧的白紗留下,讓它永遠籠罩蒙山,滋潤茶樹。吳理真一生種茶,活到八十,因思念魚仙,最終投入古井而逝。后來有個皇帝,因吳理真種茶有功,追封他為"甘露普慧妙濟禪師"。蒙頂茶因此世代相傳,朝朝進貢。
產(chǎn)品特征
蒙頂甘露為中國十大名茶、中國頂級名優(yōu)綠茶、卷曲型綠茶、蒙頂山茶的代表。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贊頌蒙頂茶的文章:白居易在《琴茶》一詩眾寫道:“琴里知聞惟《淥水》,茶中故舊是蒙山?!碧拼桕枴睹缮桨自茙r茶》詩中稱頌“若教陸羽持公論,應(yīng)詩人間地一茶?!彼未娜恕吨x人寄蒙頂新茶詩》:“蜀土茶稱圣,蒙山味獨珍?!蔽膹┎┰凇吨x人惠寄蒙頂茶》詩中云“舊譜最稱蒙頂味,露芽云腋勝醒醐。”明代錢椿年《茶譜》中記述:“茶之產(chǎn)于天下多矣!劍南有蒙頂石花,湖州有顧渚紫筍,峽州有時澗明月……其名皆著。品地之,則石花最上,紫筍次之……”清朝趙恒葉留有“色淡香長自仙”的佳句。從這些文辭優(yōu)美的詞句中,我們不難體會道歷代文人對蒙頂茶的酷愛程度之深。
甘露在梵語是“念祖”之意;二說是茶湯似甘露。甘露茶采摘細嫩,制工精湛,外形美觀,內(nèi)質(zhì)優(yōu)異。特點:緊湊多銀毫、嫩綠色潤,香氣馥郁芬芳鮮嫩,外形美觀,淺綠油潤,香氣高爽,味醇甘鮮,茶形狀纖細,葉整芽泉,葉嫩芽壯;色澤嫩綠油潤。湯色:茶湯似甘露,碧清微黃,滋味鮮爽,濃郁回甜。 嫩綠色潤,內(nèi)質(zhì)香高而爽,味醇而甘,湯色黃中透綠,透明清亮,葉底勻整,嫩綠鮮亮;香馨高爽,味醇甘鮮,沏二遍時,越發(fā)鮮醇,使人齒頰留香。
加工工序
史料最早記載是明代嘉靖二十年(1541)《四川總志》、《雅安府志》記有“上清峰產(chǎn)甘露”。明代《茶箋》在記述當(dāng)時名茶工藝時有“炒時須一人從旁扇之,以祛熱氣(即相當(dāng)于現(xiàn)代的殺青時的抖、揚作用),否則黃色、香味俱減,炒起出鐺,置大瓷盤中仍須急扇,令熱氣稍退以手重揉之,再入鐺文火炒于入焙”。
蒙頂甘露的制法工藝沿用明朝的“三炒三揉”制法。鮮葉采回后,經(jīng)過攤放,然后殺青。殺青鍋溫為 140~160℃,投葉量 0.4公斤左右,炒到葉質(zhì)柔軟,葉色暗綠勻稱,茶香顯露,含水量減至 60%左右時出鍋。為使茶葉初步卷緊成條,給 “做形”工序創(chuàng)造條件,殺青后需經(jīng)過三次揉捻和三次炒青?!白鲂巍惫ば蚴菦Q定外形品質(zhì)特征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,其操作法是將三揉葉投入鍋中,用雙手將鍋中茶葉抓起,五指分開,兩手心相對,將茶握住團揉 4~5轉(zhuǎn),撒入鍋中,如此反復(fù)數(shù)次,待茶葉含水量減至 15~20%時,略升鍋溫,雙手加速團揉,直到滿顯白毫,再經(jīng)過初烘、勻小堆和復(fù)烘達到足干 ,勻拼大堆后,入庫收藏。蒙頂山茶,由于在加工過程中加入了揉捻工藝,和普通的綠茶相比,滋味更加鮮嫩醇爽。
品茗指南
蒙頂甘露,一般采用上投法沖泡較為理想,以下是具體的沖泡方法介紹:
1、煮水
沖泡蒙頂甘露宜選用山泉水、天然礦泉水或井水,取水煮沸待用。
2、備具
蒙頂甘露茶,選用透明玻璃杯沖泡更為理想,有助于更好的觀賞蒙頂甘露茶泡開后的優(yōu)美姿態(tài)。
2、燙杯
用煮好的沸水,燙洗透明玻璃杯。既能起到清洗、殺菌的作用,還具有溫杯的效果。
4、沖泡
蒙頂甘露茶的最佳沖泡方法為上投法,用沸水沖燙茶杯后,先注入三分之一杯80-85度的開水,再使用茶匙量取3克左右的蒙頂甘露茶,放到玻璃杯中。大約20秒后,再注水至七八分滿,繼續(xù)浸泡大約15秒。
5、品飲
品飲前,可先觀其湯色、看其葉底的優(yōu)美姿態(tài)和聞其香氣。然后再細細品綴。待茶湯喝余三分之二時續(xù)水沖泡,第2-3泡蒙頂甘露茶滋味最佳。
(本圖文來源:網(wǎng)絡(luò),版權(quán)歸原作者,如有侵權(quán)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)
免責(zé)聲明:我們尊重原創(chuàng),也注重分享。版權(quán)歸原作者所有
如有侵犯您的權(quán)益請及時聯(lián)系,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