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茶, 是一款神奇的茶。
它有個非常傲嬌的英文名——black tea。
音譯過來,就是黑茶。
這下尷尬吧。若是不懂一點兒茶歷史,一個不注意就有了誤區(qū),很有可能會把紅茶翻譯成red tea。
紅茶有了black tea的名稱,主要是因為它的外觀因素。
世界紅茶的發(fā)源地,是在武夷山桐木關,正山小種也因此成了世界紅茶的鼻祖。
正山小種,以煙熏工藝著稱,在此工藝下,正山小種就有了黑乎乎的條索,看著的確像是黑色的茶。歪果仁脫口而出的black tea,從此成了紅茶的標簽。
黑茶本尊哭暈在廁所!
除了名字引發(fā)的烏龍事件外,在日常沖泡中,也有新的困擾。
如茶友們這次收到的紅茶醉顏紅(正山小種一類)就提出了一個新問題:紅茶的湯,難道不是應該是紅色的嗎?
紅茶的湯,是不是只有紅色?
答案是否定的!
紅茶的湯,并不是千篇一律的紅色,它也有色彩變化。常見的顏色有橙紅色、赤金色、深黃色等。
如醉顏紅的色,就是赤金色、橙黃色,顏色晶瑩剔透。
而滇紅、斯里蘭卡的紅茶,顏色會更深一些,通常為橙紅色,色號深。
抽絲剝繭,紅茶色差的存在,與制作工藝密切關聯(lián)。
眾所周知,紅茶采用的是全發(fā)酵工藝。差異所謂的發(fā)酵,其實就是進行酶性氧化。
在發(fā)酵工序中,茶多酚被氧化、聚合、縮合,形成紅茶色澤和滋味的主要成分茶黃素、茶紅索和茶褐素。
等到茶多酚被完全氧化,形成色素物質后,意味著紅茶的發(fā)酵基本完成。
待沖泡過后,就容易形成我們肉眼所見到的紅色。
為什么同樣是紅茶,湯色差距如此大?
紅茶的顏色形成,與氧化程度有關。
責任到茶,則與紅茶中的茶紅素、茶黃素、茶褐素比例有關。
這三種物質的多少,直接決定了紅茶的湯色。
【茶紅素】
茶紅素,是紅茶氧化產物中最多的一類物質,紅茶中含量約為6%—15%。
該物質為棕紅色,能溶于水,水溶液為深紅色,刺激性較弱,滋味甜醇。
因茶紅素的存在,使得我們看到的紅茶湯色,呈現(xiàn)為紅色。
?
然而,茶紅素含量并不是越高越好的,其含量過高有損品質,使茶味淡薄,湯色變暗,而含量太低,茶湯紅濃不夠。
【茶黃素】
茶黃素,色澤橙黃或橙紅,具有收斂性的一類色素,是紅茶“亮”的主要成分,是紅茶滋味強度和鮮度的重要成分,同時也是形成茶湯的“金圈”的主要物質。
紅茶中,茶黃素的含量,可是多多益善。
茶黃素,被稱為茶葉中的軟黃金,具有抗氧化,防癌抗癌,預防心血管疾病,減肥降脂的作用,還能與腸道內的膽固醇結合成不溶物,排出體外,減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。
【茶褐素】
茶褐素,主要由茶黃素和茶紅素氧化聚合而成,茶褐素分子量也最大,最為穩(wěn)定。是茶湯呈現(xiàn)“紅色”的又一個原因。
茶褐素的存在,有時候會拉低顏值。
含量太高,湯色暗沉。
含量太低,湯色淺淡。
綜合以上因素,我們會發(fā)現(xiàn):紅茶的茶湯不是越紅,就代表品質越好,而是茶黃素、茶紅素、茶褐素三者要在最佳比例。
紅茶好與否,不能只看湯色!
選購紅茶,單純看湯色紅不紅,可不是明智之選。
單從湯色入手,不足以判斷出紅茶的品質如何。
選購紅茶,自然要看綜合水平。
庖丁解牛,紅茶的綜合水平涵蓋以下指標。
1.外形
2.香氣
3.滋味
4.湯水
【外形】
紅茶的外形,不可謂不豐富,隨便列舉常見的紅茶外形。
條形、針形、卷曲形、螺形、顆粒狀、粉末狀……在選購紅茶時,要選擇外觀勻整,符合該形狀的茶即可。如我們條索形狀的正山小種,那它的形狀就應以條索狀為主,而不能是碎末狀。
以此類推,茶的外形要符合等級要求。
【香氣】
紅茶香氣的最基本要求:清晰、明朗、無異味。在此基礎上,以香型豐富為佳。
紅茶香氣的芳香物質,已知的成分有300多種。含量比鮮葉稍低,但芳香成分的種類數(shù)量比鮮葉高5倍多。
就我們已知的紅茶香氣,就有毫香、果香(桂圓香)、花香、蜜香、薯香松煙香等。發(fā)酵工藝到位的紅茶,香氣變化多端。如一款醉顏紅,你就能在其中感受到花香、果香、桂圓香,香氣層次分明。
【滋味】
紅茶的滋味,要求甘醇、柔和、順滑、無苦澀味。
【湯水】
湯水上,未必要求紅茶湯色要紅,務必要確保湯色清澈、透亮、無渾濁感。
綜合來看,一款值得購買的紅茶,不僅要求湯色透亮,口感要濃、強、鮮爽,在自然光下,茶湯與杯子的接觸表面帶“金圈”,且茶香豐富,具備多變口感。
上述品質都具備的紅茶,值得一買。
文末總結:
紅茶的湯色,并不是統(tǒng)一的紅色,而是會隨著內在色素而變化。
茶紅素多的紅茶,湯色表現(xiàn)為紅色居多。茶黃素、茶褐素含量高,顏色則會隨之改變。
買紅茶,看的是綜合指標,外觀、香氣、口感、湯色等,缺一不可。
要是買紅茶只看湯色,未必能買到最滿意的茶!
來源:網絡(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,立即刪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