種類
一、依品種不同而分類
崇安茶樹品種,照目前觀察所及,計有七種:水仙、烏龍、桃仁、奇蘭、鐵觀音、雪梨、菜茶是也。至于大紅袍、不知春、半天妖等,為菜茶中,每單叢之別名,非品種名稱也。
(一)水仙 樹勢高大,高達二公尺至三公尺,枝條疏展,新枝紅褐色,老則呈灰白。葉大而厚,質(zhì)脆,呈橢圓形,葉尖鈍,葉面濃綠色,平展,有光澤,長五公分至十五公分,寬三公分至五公分,葉互生,距離稍遠?;ù螅瑥郊s六公分,雄蕊數(shù)約自二百四十至二百八十,長一、五公分,雌蕊柱頭三裂,長約一、七公分,花粉受精不易,鮮見結(jié)果,品種乃由水吉大湖傳入崇安,時在前清道光之后。
(二)烏龍 武夷所產(chǎn)烏龍,有高矮二種,前者高達二公尺,后者僅約七十公分。樹干挺硬,樹形屈曲多姿,樹皮銀灰色。葉小較長,先端較尖銳,葉長三公分至五公分,寬一、五公分至二、一公分,葉面濃綠色?;ㄐ。瑥郊s二、五公分,花柄呈紫色。在制造時,香氣特著。該品種聞于道光年間,由安溪傳入建甌,再由建甌傳入崇安。
(三)桃仁 樹高約七十公分,葉小,較烏龍為圓,葉端鈍,主脈之末端凹處特顯。葉色較烏龍為淡,呈黃綠色,長三公分至七公分,寬一、五公分至二、二公分,葉面不甚平展,多向內(nèi)合,鋸齒較細而密,花徑約四公分,有美好香味。樹皮幼時紅褐色,老則呈灰白色。
(四)奇蘭 樹高約一公尺,樹形頗似烏龍,惟枝條細小且柔軟,多向外散開,葉長橢圓形,前部較基部略闊,長約五公分至八、五公分,寬二公分至二、七公分,葉柄較長,葉面濃綠色,有光澤,葉脈似水仙,花小,徑約二公分。
(五)鐵觀音 樹高約一公尺余,樹形披張,枝條較為肥大而直,呈灰褐色,或灰白色,有明顯且微細縱裂痕,葉厚橢圓形,長三、五公分至六公分,寬一、五公分至三、五公分,基部略鈍,先部略銳,葉面平展,或兩緣向外翻,呈濃綠色,有光澤,脈間葉肉隆長,鋸齒齊整,略粗疏,花小,徑二、五公分,花瓣亦較小而多,有九片至十片者,該品種聞系由安溪傳入。
(六)雪梨 樹高約一公尺,葉近圓形,葉片大小相差甚遠,大者長五公分至一〇、五公分,寬四、二公分至六、二公分,小者長二、五公分至三、五公分,葉互生密集于枝梢處,葉面淡綠色,葉里黃綠色,側(cè)脈明顯,脈間葉肉隆起,葉面不平,皺如蕓香科之柚葉狀,樹皮幼呈紅褐色,老則變成灰褐色,此品種在武夷最少,年產(chǎn)僅十余斤。
(七)菜茶 武夷菜茶乃原有茶種,栽培歷史最久,其數(shù)量約占各品種四分之三,普通樹高一公尺至二公尺,枝直立,幼紅褐色,老銀灰色,葉橢圓形,普通長三公分至一〇公分,寬一、六公分至四公分,因系有性繁殖,故其中變種特多,有長似水仙葉者,有小似烏龍葉者,葉面濃綠色,鋸齒疏且較銳,葉端尖,葉脈顯明,葉肉略突起,葉脈常呈凹線狀,開花期十月至十一月,花多,徑約二、五公分,花瓣五至九片,以六片居多數(shù),平均數(shù)為二二五本,柱頭,先端二至四裂,普通為三裂,受精易,結(jié)果多,果實九十月成熟。
二、依種植地點不同而分類
正巖茶——亦稱大巖茶,指武夷山三條坑(慧苑坑、牛欄坑、大坑口)范圍內(nèi)所產(chǎn)者,如竹窠、慧苑、天井、苑香、霞賓、蘭谷、天心、寶珠等巖。
中巖茶——指武夷山范圍以內(nèi),而為三條坑以外所產(chǎn)者,如碧石、青獅、蟠龍、磊珠等巖。
洲茶——指平地茶園所產(chǎn)者,與山茶相對而言。
半巖茶——武夷山范圍以外鄰近地帶所產(chǎn)之烏龍茶,與巖茶相對而言,半巖茶又有高山半巖與中山半巖之分,前者如超天、大南墘、洋墩、蕭家灣一帶所產(chǎn),后者如黃柏、大安、小漿等地所產(chǎn)。
正山茶——桐木關(guān)范圍內(nèi)所產(chǎn)者,謂之正山茶,如“正山小種”。
外山茶——與正山茶相對而言。
高山茶——自曹墩至桐木關(guān)一帶所產(chǎn)之正山茶。
中山茶——自曹墩至星村一帶所產(chǎn)者,此乃制紅茶而言,制蓮心則系指來自大安一帶之茶葉。
低山茶——在星村附近平地所產(chǎn)者。
本山茶——來自赤石、上梅一帶,制蓮心之毛茶。
下路茶——來自建陽一帶,制蓮心之毛茶。
三、依采摘時期不同而分類
頭春茶——即頭幫茶,亦稱春茶。
二春茶——即二幫茶,亦稱夏茶。
洗山茶——武夷巖茶方有洗山茶,當頭春茶采畢三四日,再采萌芽期較遲之茶,即所謂之洗山茶,大約頭春茶每千斤,可采洗山茶五六十斤。
四、依制造方法不同而分類
紅茶——工夫、小種
綠茶——白毫、蓮心(在本地亦并入青茶類)。
青茶——武夷巖茶及半巖茶(即烏龍茶)。
龍須——綠茶之一種。
花茶——以半巖茶燻梔子花者謂之“小種花”或“種花”,以粗蓮心茶燻者,謂之“工夫花”。
出自《一年來的福建示范茶廠》,1941
來源:武夷山茶產(chǎn)業(yè)
如有侵權(quán) 請聯(lián)系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