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是一年春茶采摘季,對傳統茶產業(yè)來說,由于依賴人工,生產效率較低,導致茶葉的銷售周期短。但在江蘇蘇州,碧螺春茶產業(yè)正在探索從傳統的綠茶向紅茶轉型,不僅延長了銷售周期,還迎來新的發(fā)展機遇。
春茶“綠”變“紅” 迎來發(fā)展新機遇
碧螺春茶,是江蘇茶葉的“金字招牌”,產地集中在蘇州東、西洞庭山兩個小島。今年的采茶季,茶農鄭伯勤比往年更忙碌了。采制半輩子綠茶的他,今年還做起了紅茶。
蘇州市吳中區(qū)金庭鎮(zhèn)衙甪里村茶農 鄭伯勤:我的紅茶產量一季大約3000斤,一大半是幫人家加工,一半是自己銷售。
鄭伯勤所在的蘇州市吳中區(qū)衙甪里村,位于西山島西南端,有3000畝茶園,是碧螺春的主要產地之一,茶葉收入占農民年收入的60%。受時間限制,茶葉采摘一般集中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,尤其以清明節(jié)前春茶為主,芽尖越小,所制的茶葉價值也就越高。到了清明后,由于葉芽兒長大,綠茶品質和價格就會大幅下降。
蘇州市吳中區(qū)金庭鎮(zhèn)衙甪里村茶農 鄭伯勤:原來不做紅茶的時候,這種茶葉已經處理掉,不要了。
新式茶飲興起 紅茶市場銷量逐步上升
以往,蘇州的茶農祖祖輩輩只做綠茶、賣綠茶,少量紅茶則是留給自己喝的“口糧茶”。不過隨著這兩年新式茶飲的興起,紅茶的市場銷量逐步上升。而且相比綠茶,紅茶制作的效率也更高。盡管如此,一開始,當地的茶農還是無法接受把綠茶變成紅茶。
蘇州市吳中區(qū)某農業(yè)園負責人 楊建華:在這個過程中,和老百姓的傳統觀念發(fā)生很猛烈的沖擊。他們覺得這么好的葉子來做紅茶,從來沒有過,不單從經濟效益,還是從他們的認知范圍,都是不能理解的。
為了讓茶農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,當地的茶葉合作社通過引入紅茶的標準化加工流程,對茶葉原料進行科學分類,把形小的葉芽兒用來制作高品質的綠茶,把稍大的葉用來制作紅茶,使得茶葉的價格成倍提升。
蘇州市吳中區(qū)某茶葉合作社員工 柳敏:以前的葉子就是直接不采了,或者說茶樹就修掉了,但現在再采做紅茶也是銷路,也是增加老百姓的收入。
延長產業(yè)鏈 一季春茶四季增收
在采訪中,記者發(fā)現,蘇州在探索碧螺春茶向紅茶轉變的同時,還把當地的青柑產業(yè)和紅茶結合起來,不斷延長產業(yè)鏈,實現“一季春茶,四季增收”。
蘇州市吳中區(qū)金庭鎮(zhèn)除了碧螺春,還盛產青柑。但是當地的青柑成熟晚,上市后只能賤賣,每個果子不到2角錢。當地合作社嘗試把青柑和紅茶制作成柑紅茶后,沒想到一上市就廣受好評。
蘇州市吳中區(qū)金庭鎮(zhèn)衙甪里村第一書記 吳毅煒:因為碧螺紅茶原本就是茶果間種的一種茶葉,本身就具有茶果香。我們泡出來以后的口感,具有非常大的果香味,非常符合現在年輕人的審美,以及口感的喜好。
茶商姚益林做了十幾年碧螺春茶,隨著茶葉市場個性化需求越來越多,他開始把紅茶制作成果茶、花茶等多元化的產品。琳瑯滿目的碧螺春延伸創(chuàng)新產品上市后深受市場歡迎。
蘇州市某茶果場副總經理 姚益林:我們發(fā)現在我們這個產區(qū),碧螺春銷售完過后,其實它是沒有產品可以銷售的,慢慢進入淡季了。在紅茶技術成熟的基礎上,我們就去開發(fā)一些茉莉花茶,桂花紅茶這類產品。
延伸茶產業(yè)鏈 探索“茶旅融合”新模式
不斷延伸的茶產業(yè)鏈在助力當地茶農增收的同時,還帶來了新的消費業(yè)態(tài)。一個月前,坐落于洞庭碧螺春主產區(qū)的金庭鎮(zhèn)金庭路熱鬧開街,很多茶葉店鋪的門口都支起了炒茶攤點,吸引許多游客慕名而來參與體驗。
某茶廠總經理 金文玉:這條街等到茶葉上市季節(jié),都會有客戶過來采購??吹綗狒[、聞到香味就來了。炒茶有這個氛圍,有的客戶會說現炒現賣,有的客戶會等半天,為了等個六七斤、十斤茶葉,他就等著,看著你們炒 。
為推進向紅茶進一步發(fā)展規(guī)模
下一步
吳中將加強龍頭企業(yè)培育
推動實現碧螺紅茶品牌化、產業(yè)化水平
并積極探索“茶旅融合”新模式
同時,通過茶園肥培管理
等科技手段提升茶葉品質
多措并舉實現茶農增收、茶企增效的目標
來源:央視新W,吳中發(fā)布
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