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進茶園就能采茶,這種機器到底誰在用?

不進茶園就能采茶,這種機器到底誰在用?

6閱讀 2024-08-02 08:23 行業(yè)

說起采茶,很多人腦海中浮現出的第一個畫面是頭戴斗笠、身掛竹簍的工人在青翠茶園間勞作的場景。這是存續(xù)千年的古老行業(yè)賦予人們的傳統(tǒng)認知。但當“無人駕駛”的采茶機快速將一壟鮮葉收入囊中,就是這一認知被顛覆的瞬間。

“一個人坐在樹蔭底下,就可以把茶葉采了?!?月29日,記者在四川省農業(yè)機械科學研究院見到了工程師王攀口中的夏秋茶智能采收機。盡管外觀看起來不夠“高大上”,但機器內部卻有“一雙眼睛”“一雙巧手”,能自主行走、仿形調姿,按照程序設定將片片鮮葉收入囊中。

近年來,為挖掘茶產業(yè)效益,生長快、產量大的夏秋茶逐漸受到重視。圍繞挖掘機收潛力、提升總體效益等目標,四川夏秋茶機采技術一直在升級迭代,尋求突破。

200米外智能遙控

質量效率兩不耽誤

因效益低、采收難,我省丘區(qū)茶園夏秋時節(jié)生長的茶葉曾長期無人問津,被當作“廢葉”修剪。機采技術的出現扭轉了這一局面。

“但現在省內常用的雙人采茶機還是難以滿足需求?!蓖跖式榻B,該機器名為“雙人”,實則需要兩人在前控制機頭,一到兩人在后托起茶葉網袋,用工量大、耗時長。

不少茶葉種植戶還擔心用工風險。邛崍市鄉(xiāng)綠源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在該市臥龍鎮(zhèn)建有2800余畝茶園,夏秋茶產量占全年茶葉產量的80%以上,高峰期日均采茶近萬斤?!澳苷垇砀苫顑旱墓と死?,60歲以上的至少占了70%,身體不一定受得了。”該合作社負責人陳鵬飛告訴記者,夏秋茶主要用作大宗茶原料,利潤低,如果風險過高,則不如廢棄。

為解決我省丘區(qū)茶園夏秋茶機械化采摘水平低、勞動強度大、人工成本高等問題,省農業(yè)機械科學研究院開始研發(fā)夏秋茶智能采收機,并于今年4月在鄉(xiāng)綠源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的茶園試機。

農機工程師王攀正在調試設備。

該機器集夏秋茶采摘、收集、轉運于一體,采用輕量化電動底盤,嵌入遠程可視化遙控操作,實現純電動驅動,可單人200米外遠程遙控。從試驗效果來看,機器作業(yè)效率達到3~4畝/小時,是雙人采茶機的3倍以上,可以減少80%以上的用工量,降低90%以上的勞動強度。

“智能化程度更高。”試用一次后,陳鵬飛極為滿意,并認為先進程度高出合作社的進口采茶機兩代以上。

因丘區(qū)茶園多緩坡,地表起伏不平,且茶樹生長情況不同,高矮有別,普通機器難以滿足一芽二葉、一芽三葉、一芽四葉等不同類型的采茶要求,難以保證品質。

智能采茶機全貌。

“我們要重點突破的是如何讓機器像人一樣,有自主判斷意識?!蓖跖式榻B,團隊對自然光照條件下的夏秋茶茶蓬進行空間信息提取與建模,在運行系統(tǒng)中嵌入智能算法模型,讓機器根據地表、茶蓬高低起伏自動調整作業(yè)姿態(tài)?!皺C手只需要在系統(tǒng)里設置目標參數,機器會自主調整采茶高度和角度?!?/p>

邁向全機智能采收

有待茶園管理標準化

雖然單價不如春茶,但因產量大,夏秋茶產值占據了全省茶葉年產值的40%?!笆认那锊栀Y源豐富,提高綜合利用率可以切實幫助茶農增收。”省茶葉行業(yè)協(xié)會秘書長陳昌輝表示,必須突破夏秋茶采收瓶頸,提高采收質量,降低采收成本,挖掘更多利潤空間。

采茶機適應茶園窄行距。

綠色、高效、智能是茶葉機械化采摘的必然發(fā)展趨勢。省農業(yè)機械化發(fā)展推廣中心副主任張小軍認為,從現有性能和試驗效果來看,夏秋茶智能采收機須進一步強化中試熟化,加快實現從科研成果到市場產品的轉化。

“能爬多大的坡、轉移方不方便、購置使用成本高低這些問題很實際,但關系到它能不能大面積應用推廣?!睆埿≤姳硎荆粋€能大面積推廣應用的新農機,既要實現技術上的可能,也要兼顧經濟上的可行。換言之,它需要能用、實用、好用,更要讓使用者買得起。

采后茶蓬。

“現有作業(yè)效果完全可以滿足丘陵地區(qū)的夏秋茶利用需求,但還有提升空間。”王攀介紹,圍繞擴大茶園地貌適應性、提升操作穩(wěn)定性、自主行走實現全機智能化等目標,研發(fā)團隊已開始研發(fā)更小巧、適用范圍更廣的新樣機。

記者了解到,對于生產主體愿意用愿意買的先進適用、安全可靠農機具,可按規(guī)定納入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范圍。

操作屏幕可設置采摘參數。

如果無法走到生產一線,再好的機器也只是試驗品?!氨仨毟脑觳鑸@,路網、行距都很重要。不然就算機器好用,茶葉也沒法收?!标慁i飛告訴記者,得益于每年對茶園進行宜機化改造,合作社才具備進行樣機實驗的基礎條件。

近年來,我省以現代農業(yè)園區(qū)建設為抓手,提高茶園宜機化程度,但多位受訪者表示,還不夠。

“單純依靠農機并不現實。必須和農藝結合,才能真正實現機械化生產。”王攀表示,茶樹側邊修剪、培育適合機械化采收的茶篷等都是讓機器優(yōu)勢發(fā)揮到最大的必備要素。

記者手記

且待“新火”試新茶

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,人一直是茶業(yè)生產鏈條,尤其是采茶環(huán)節(jié)中的關鍵要素。在搜索引擎中輸入“采茶”,滿眼的人工采摘畫面無疑進一步加深了這一印象。但茶葉生產已經邁入了機械化、智能化的新時代。

在農業(yè)機械科學研究院的實驗機庫里,我們見到采茶割刀快速切割的畫面,一句“好快啊”脫口而出。

挖掘農業(yè)新質生產力潛力,高效一定排在前列。它一把將農業(yè)拉入現代科技的發(fā)展軌道,把人從土地中解放出來,大大提升效率,徹底改變了傳統(tǒng)農業(yè)“慢慢耕耘”的生產方式。茶業(yè)亦是如此。

省內茶園多建于盆周山區(qū),機械化采摘水平遠低于大田作物,現代農業(yè)機械對茶葉生產的積極作用還有很大提升空間。近年來,全省實施精制川茶產業(yè)培育“六大行動”,集中力量破難題、補短板、強優(yōu)勢,促進精制川茶高質量發(fā)展。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,夏秋茶智能采收機的研發(fā)應運而生。

雖然商品化并非朝夕可成,但依舊讓人不禁期待它能駛入更多茶園。興許有一天,采茶這一環(huán),不僅僅體現人的質樸與勤勞,更有科技的力量。

來源:四川農村日報,信息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

上一頁:雙橋鎮(zhèn):夏秋茶園管護忙,群眾增收有保障

下一頁:普洱茶投資分析:能拯救普洱茶市場的 就是茶與茶的正面PK

相關閱讀

茶友網
滇ICP備19006320號-4
滇ICP備19006320號-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