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商做茶首先要對消費者負責,其次要對自己負責,最后還要對市場負責。對消費者負責是因為茶屬于食品,食品安全是一個國家的頭等大事。對自己負責,是因為茶商也和絕大部分普通人一樣,上有老下有小,做不好生意是沒辦法養(yǎng)活一家人的。至于對市場負責,則是前兩者的集合體,但也是被許多人經常忽略的存在。
近年來,在普洱茶市場當中出現(xiàn)一種毫無價值的普洱茶,這個無價值不是說茶本身沒有價值,而是茶在市場中沒有價值。這是因為普洱茶同質化問題帶來的一種市場現(xiàn)象——一些單品因為經典成為許多企業(yè)爭相加工的對象,結果這樣的產品出現(xiàn)了嚴重的產能過剩。所以其中大部分沒有銷售出去的產品就自然而然的轉化成了庫存,經過幾年的陳化已經盡數(shù)成為中期茶。
近幾年普洱茶市場的快速發(fā)展使得毛茶的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,過去十幾元二十幾元一公斤的毛茶現(xiàn)在基本都要在五十元以上,僅原料成本這一塊,平均上漲了兩倍不止。這也意味著過去成本只有十幾元的產品現(xiàn)在可能要五十元以上,對于同質化非常嚴重的產品,新品從一被生產出來就會面臨以下情形。
若論品質,它同幾年前的同類產品不分軒輊;若論價格,它則比幾年前的同類產品貴出許多;若論年份,它則根本沒有任何轉化可言。這樣一對比就變成了要特色沒特色,要轉化沒轉化,一看價格還比前輩們貴出一截。這樣的茶從出廠的那一刻,幾乎就注定了一個悲劇式的結尾,想要銷售出去,就要虧本銷售。變成庫存,還會增加額外的成本,另外前輩們還靜靜地躺在倉庫之中,哪里輪得到新茶大放異彩呢。所以這些茶從市場的角度來說就是“無效庫存”。
無效庫存的危害有多大?一款賣又賣不動,存又占地方,不接受血虧的代價就無法出手的存在,不就是既讓茶客不滿,又令茶商虧損,還使市場難受的存在嗎?所以對于那些庫存量很高,價格又很低廉的產品,就不要再大量生產相關新品了。
作 者丨天火
攝 影丨吉星坦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