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于普洱茶,一句“適口為珍”成為了我們選擇普洱茶時的良言,但是所謂的“珍”,不過是對于自己而言,卻未必是普洱茶品質(zhì)之“珍”,換言之,你喜歡的未必是最好的。
適口為珍,表面看來是以人為本,自己喜歡就好,可是深究下來不過是因?yàn)闊o奈而選之。人本性里終究有追求最好的東西的欲望,只是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學(xué)會了判斷,判斷哪個是我們所能追求得到的,于是在這樣的判斷基礎(chǔ)上進(jìn)行選擇。試問,如果可以,說不愿意選個單株古樹、班章冰島?雖然說未必所有人都喜歡班章的口感,但是如果可以還是很多人都想品一品的。所以,所謂適口為珍,其實(shí)未必是對于口感的選擇,更多的還是基于自己本身狀況下的選擇,因?yàn)槲覀儫o法“很自由”地進(jìn)行選擇,那就為自己尋找一個自我安慰的理由:管它什么名山單株,自己喜歡就好。
適口為珍,也不僅僅是個人選擇時的無奈,更加是對普洱茶行業(yè)里太多不確定因素?zé)o奈的表現(xiàn)。如果,普洱茶品質(zhì)有明確的劃分,我們清楚地了解什么樣的茶才叫真正的好茶,那么我們自然會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(nèi)選擇一款品質(zhì)有保證的“珍茶”。然而,實(shí)際情況是我們無從評判,只能根據(jù)自己的感受來判斷一款茶好不好喝,并以此來判定其品質(zhì),如此一來,也就只能以口感為基準(zhǔn)判斷好壞、判斷茶是否屬于珍品了。
適口為珍,相對說來是比較感性甚至有些任性的,我可以任性地說:我就喜歡苦澀味重的茶,它就是最好的;你也可以說:這茶回甘明顯,我就是喜歡??墒?,千人有千人的看法與滋味,我們雖不能懷疑你的感受與看法,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茶都真的是“好茶”,很多東西并不是自己感覺好的就真的是好的,感覺有時候也會欺騙人。想必不少人有這樣的體驗(yàn):某樣?xùn)|西,吃起來不怎么樣甚至有些讓人接受不了,可是它實(shí)際的價值卻很高;而那些垃圾食品呢,可能吃起來不錯,可是能多吃嗎?既然感覺說明不了問題,我們又豈敢說“適口之茶便是珍貴之茶”?
當(dāng)然,有人會覺得“珍”未必是最好的,主要看自己喜不喜歡,可是這樣的言論又回到了剛剛的問題上“主觀情緒和感覺代替不了客觀事實(shí)”。只是就目前普洱茶發(fā)展的狀況而言,我們也只能作如此無奈的選擇了,如果有一天,普洱茶“品質(zhì)之珍”有了明確的答案,或許我們在選擇時又有了另一番考慮。